
- 蜱蟲
- 本站編輯:發布日期:2015-07-03瀏覽次數: 2261
蜱(拼音:pí ,注音:ㄆㄧˊ ,音同“皮”),又名蜱蟲、壁虱、扁虱、草爬子,是一種體形極小的蛛形綱蜱螨亞綱蜱總科的節肢動物寄生物,僅約火柴棒頭大小。不吸血時,有米粒大小,吸飽血液后,有指甲蓋大。宿主包括哺乳類、鳥類、爬蟲類和兩棲類動物,大多以吸食血液為生,叮咬的同時會造成刺傷處的發炎。蜱在宿主的寄生部位常有一定的選擇性,一般在皮膚較薄,不易被搔動的部位。例如全溝硬蜱寄生在動物或人的頸部、耳后、腋窩、大腿內側、陰部和腹股溝等處。微小牛蜱多寄生于牛的頸部肉垂和乳房,次為肩胛部。
蟲體橢圓形,未吸血時腹背扁平,背面稍隆起,成蟲體長2~10mm;飽血后脹大如赤豆或蓖麻籽狀,大者可長達30mm。表皮革質,背面或具殼質化盾板。蟲體分顎體和軀體兩個部份。顎體也稱假頭,位于軀體前端,從背面可見到,由顎基、螯肢、口下板及須肢組成。顎基與軀體的前端相連接,是一個界限分明的骨化區,呈六角形、矩形或方形;雌蜱的顎基背面有1對孔區,有感覺及分泌體液幫助產卵的功能。螯肢1對,從顎基背面中央伸出,是重要的刺割器?谙掳1塊,位于螯肢腹面,與螯肢合攏時形成口腔。
口下板腹面有倒齒,為吸血時固定于宿主皮膚內的附著器官。螯肢的兩側為須肢,由4節組成,第4節短小,嵌出于第3節端部腹面小凹陷內。軀體呈袋狀,大多褐色,兩側對稱。雄蜱盾板幾乎覆蓋著整個背面,雌蜱的盾板則僅占體背前部的一部分,有的蜱在盾板后緣形成不同花飾稱為緣垛(festoon)。腹面有足4對,每足6節,即基節、轉節、股節、脛節、后跗節和跗節;澤贤ǔS芯。足Ⅰ跗節背緣近端部具哈氏器(Haller's organ),有嗅覺功能,末端有爪1對及墊狀爪間突1個。生殖孔位于腹面的前半,常在第Ⅱ、Ⅲ對足基節的水平線上。肛門位于軀體的后部,常有肛溝。氣門一對,位于足Ⅳ基節的后外側,氣門板寬闊。雄蜱腹面有幾丁質板,其數目因蜱的屬種而不同。
軟蜱
顎體在軀體腹面,從背面看不見。顎基背面無孔區。軀體背面無盾板,體表多呈顆粒狀小疣,或具皺紋、盤狀凹陷。氣門板小,位于基節Ⅳ的前上方。生殖孔位于腹面的前部,兩性特征不顯著。肛門位于體中部或稍后,有些軟蜱尚有肛前溝和肛后中溝及肛后橫溝,分別位于肛門的前后方。各基節都無距刺,跗節雖有爪,但無爪墊。成蟲及若蟲足基節Ⅰ~Ⅱ之間有基節腺的開口;澫僖旱姆置,有調節水分和電解質及血淋巴成分的作用。在吸血時,病原體也隨基節腺液的分泌污染宿主傷口而造成感染,例如鈍緣蜱屬的一些種類。
生長發育
發育過程
蜱蟲發育過程分卵、若蟲和成蟲3個時期(不完全變態發育)。成蟲吸血后交配落地,爬行在草根、樹根、畜舍等處,在表層縫隙中產卵。產卵后雌蜱即干死,雄蜱一生可交配數次。卵呈球形或橢圓形,大小約0.5~1mm,色淡黃至褐色,常堆集成團。在適宜條件下卵可在2~4周內孵出幼蟲。幼蟲形似若蟲,但體小,有足3對,幼蟲經1~4周蛻皮為若蟲。硬蜱若蟲只一期,軟蜱若蟲經過1~6期不等。若蟲有足4對,無生殖孔。再到宿主身上吸血,落地后再經1~4周蛻皮而為成蟲。硬蜱完成一代生活史所需時間由2個月至3年不等;多數軟蜱需半年至兩年。硬蜱壽命自1個月到數十個月不等;軟蜱的成蟲由于多次吸血和多次產卵,一般可活5、6年至數十年。
更換宿主現象
蜱在生活史中有更換宿主的現象,根據其更換宿主的次數可分為四種類型:①單宿主蜱:發育各期都在一個宿主體上,雌蟲飽血后落地產卵。如微小牛蜱(Boophilus microplus)。②二宿主蜱:幼蟲發育為若蟲在一個宿主體上,而成蟲在另一個宿主體上寄生。如殘緣璃眼蜱(Hyaloma detritum)。③三宿主蜱:幼蟲、若蟲、成蟲分別在3個宿主體上寄生。如全溝硬蜱、草原革蜱。90%以上的硬蜱為三宿主蜱,蜱媒疾病的重要媒介大多是三宿主蜱。④多宿主蜱:幼蟲、各齡若蟲和成蟲以及雌蜱每次產卵前都需尋找宿主寄生吸血,每次飽血后離去。吸血前大約綠豆粒大;吸飽血后,可達大拇指大小。通常軟蜱都屬多宿主蜱。